解密:文明的汉民族为何总被游牧民族所欺凌?

有史以来,汉民族比游牧民族“开化早”、文化程度高,这是不争事实,但却一再被游牧民族征服,这是为什么?

要为这个问题找到简捷答案,必须要弄清一个词:文明。

现在人一谈到文明,就很容易与文化混为一谈,其实,二者是有区别的。关于文明的组成,我们可以参考一下现代日本学界的划分。借鉴他们的划分,我认为,可以把文明分为两个部分:一为“才”,主要包括政治和文化;二为“魂”,主要指民族精神。究其原因,问题不出在文化程度——“才”,而出在“魂”上,是民族精神出了问题。正如西晋时代,整个民族精神状态出现了“乳糜血”,萎靡不振,所以才招致游牧民族侵袭,中原家园沦陷。

但是游牧民族来了,就一定会给汉族注入新鲜的精神血液吗?我们知道,五胡先于李唐来到中原,他们给汉民族带来了什么?野蛮、杀戮。其时的汉民族精神,经过“五胡十六国”后,是更加衰萎了。

而南北朝之后,继大隋之后的李唐来了,为什么就给汉民族“补血”了呢?

如何看待游牧民族与汉族之间的“精神血液流通”?为什么“五胡”来了,是“乱华”?而带有半个鲜卑血统的李唐来了,却“兴汉”呢?

这就回到一个万变不离其宗的核心问题——“文明主体”。就像后来中国人老生常谈的“中西合璧”问题一样,谁为“体”谁为“用”,是“中体西用”还是“西体中用”,差别巨大。

可以说,在近代之前的中国,虽然遭受数次“华夷之变”,但这些“华夷之变”和后来的中英战争、中日甲午海战不同,不是“才”败,而是“魂”败。征服中国的游牧民族,没有一个开化程度超过汉民族,所以他们的“才”即政治文化是落后的,他们的优势在于“魂”,其民族精神比汉民族强悍。

游牧民族征服汉民族,就像一个壮汉打败了文弱书生一样。但是,这并不证明壮汉体育之外的成绩比书生高。如果壮汉不向书生主动学习文化,以“大老粗”为傲,那么壮汉和书生都会一起走下坡路。五胡来了,汉族沦为被统治民族,失去了主体性,胡人视汉族为奴隶,没有一丝敬畏和学习,他们对汉民族采取的是灭绝态度,整个国家从政治到文化全从野蛮胡俗。如此,胡人之血与汉血何益?

而李唐来了则不同。“持剑”书生征服了壮汉,壮汉为书生效力,互补教化,双方自然都进步。李渊和李世民不是鲜卑人,他们的母亲和妻子是,父系汉族,母系胡族,汉民族是主体。父主母辅,乃华夏文明主导下的优势互补。鲜卑对汉民族采取敬畏态度,从政治到文化主动汉化,余下鲜卑精神强悍之血,从容“补血”汉民族,所以起到的自然是良性作用。

如此,答案就很明朗了——谁的文明程度高,谁就应为主体,这种情况下的互补是良性的;反之,文明程度高的,反受文明程度低者驱使践踏,则政治文化必然倒退,精神血流亦循于恶性。

本文来自投稿,不代表闪电博客-科普知识-常识技巧网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http://www.tuosiweiyingxiao.cn/post/166535.html

免责声明: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,与本站无关。其原创性、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如有侵权联系删除邮箱1922629339@qq.com,我们将按你的要求删除

上一篇 2021-05-19
下一篇 2021-05-19

相关推荐